工会妇女委员会委员策划女职工活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会妇女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6月。多年来在所党委的领导和所工会的指导下,工作中讲方法,密切联系全所女职工,积极推动保障女职工权益,为大家排忧解难;服务中求创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风建设等,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成绩。2022年3月,研究所妇委会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先进基层妇女组织奖。
妇委会积极开展“三八国际妇女节”品牌活动。每年精细筹划、缜密安排,已组织开展了“茗悦佳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茶艺鉴赏、“抗击疫情·与爱同行”线上厨艺展示、“魅力女神节”油画沙龙、“聆听花语”现场插花、“弘扬民族文化 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等活动。女职工积极参与,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妇委会通过多种举措持续推进提高职工生活幸福指数。聚焦年轻职工交友问题,连续举办五期规模不同的 “爱,在沈自绽放”单身联谊;聚焦职工关注的家庭教育话题,举办两期“做智慧家长”主题父母沙龙,邀请所内、外教育专家分享宝贵经验,搭建家长交流平台。
妇委会积极推进为女职工谋权益。在中科院妇工委、所党委支持下,分别在南塔街所区和创新路所区建设“哺乳室”,并于2019年、2020年正式使用。目前两间“哺乳室”运行良好,为研究所女职工坚持母乳喂养,以及孕期、更年期休息,营造了良好环境。此外,妇委会还创办了瑜伽活动中心,积极推进女职工“两癌筛查”等工作。
沈阳自动化所女职工在所党委的带领下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岗位建功,巾帼不让须眉,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她们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
梁炜
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 研究员
2022年获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梁炜巾帼不让须眉,勇于拼搏,务实创新,锐意进取,以女性特有的细致、敏锐、勤奋和顽强,为中国自主的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面向工业高并发、高实时、高可靠、高安全等挑战,带领团队攻克了工业无线网络核心技术,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无线技术体系。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牵头研制工业无线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近10部,所研制的面向工厂自动化的WIA-FA技术是国际唯一面向工厂高速控制应用的无线标准(IEC 62948),被评选为“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面向工业应用的安全风险,所研制的WIA-SE 无线安全防护技术和协议,是国内首个工业无线安全增强解决方案,并完成了首批示范应用,解决了工业无线应用的又一挑战性难题。
她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也获得了2021年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 “沈阳市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潜心科研的同时,她坚持耐心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后备力量,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大学-必和必拓(UCAS-BHPB)导师科研奖等荣誉称号。
郝颖明
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室 研究员
2021年获沈阳自动化所优秀党员称号
郝颖明作为一名党员,始终以党员的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
她作为两个重点项目中手眼视觉软件的课题负责人,承担着两个项目关键试验的视觉测量任务,肩负着整个试验成败的重任。她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面向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圆环测量,提出了双侧多线结构光的测量方案,提高了测量的鲁棒性;在软、硬件调试和软件测试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合理安排调试、测试顺序,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一个疑点,保证了软件的可靠性;2021年,成功完成了该项目的所有考核试验任务,手眼相机软件始终工作正常,没有上注一个参数,没有修改一行代码;特别是在其中最为关键的试验中,虽然目标运动状态远超设计指标,手眼相机仍旧稳定输出测量数据,保证了试验的成功,受到总体和上级单位的好评。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进行另一个项目手眼视觉软件的研制工作。
她在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需要加班熬夜的,她冲在前面,要求团队成员做到的,她首先做到。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齐心合力,克服工期紧和疫情影响,圆满完成所有试验任务。
杨丽英
机器人学研究室 副研究员
获沈阳自动化所“创新2021冠名奖”“敬业贡献奖”
杨丽英致力于特殊环境与场景下飞行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面向青藏高原与南极等极区科考环境,克服低压、缺氧、严寒等恶劣气候环境,带领组内成员两年内4次前往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10余项,成功研制出具备“携带5公斤科考载荷、抵御7级大风,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飞行近30分钟”综合能力的我国首款适应极高海拔环境的科考飞行机器人“云雀”,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科技活动周向刘鹤副总理视频汇报,相关成果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奖。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多机器人跨域火炬传递技术研究与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中,作为空中飞行机器人平台的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180多天无休,研制出集稳定的飞行平台、灵活的机械手臂、智慧的决策系统、精准的视觉系统于一体的具有科技奥运理念的火炬传递飞行机器人系统。并在-20℃~-10℃的严寒环境下持续开展飞行试验验证60余天,成功实现了与其他机器人的全自主火炬对接与传递。
周静
工程处 副研究员
周静负责部分预研项目和光电方向横向项目的组织、策划、协调和过程管理工作。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坚持以“为科研和生产服务”为宗旨,应对繁杂的日常事务、临时紧急任务和组织协调工作。
她热爱项目管理工作,尊敬、理解科研人员,尽可能为研究室、生产部门提供更多业务上的指导、把关、建议或协调,努力做到不遗余力地开展工作,从而间接节省科研人员的人力和财力成本,也获得了科研人员对部门工作的认可和感谢。
2021年,在任务紧急、任务量激增的情况下,同时面临着部分进口器件停产、配套单位产能不足的问题。在所领导的指挥下,她积极与所内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全力以赴组织生产及协调,并圆满完成任务。在组织预研项目申报和管理过程中,她经常与研究室同甘共苦一起修改材料,部分重点项目落实体量过亿,多次组织项目验收并顺利通过。
纪晓楠
条件处 六级职员
获沈阳自动化所“创新2021冠名奖”“管理创新奖”
长期负责研究所国有资产的验收、登记、日常管理、盘点清查及国有资产处置等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细致入微,对全所国有资产合理有效使用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解决研究所验收业务量迅猛增长与验收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2021年度她创新性地推动实现了材料验收变革,打破一直以来的实物逐一验证方式,变革为分级验收,大大缩短了材料验收的等待时间,解决了问题,并提高科研人员对管理工作的参与度。
她组织验收工作流程培训,通过不断的沟通和指导,保证验收工作安全准确,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准确性和满意度。此举为科研人员验收工作量减负70%以上,预计每年节省一线人员往来业务办理量超7000人次。
在中科院的新一代ARP系统上线使用中,她通过查合同、发票和设备比对等手段,组织补充维护国有资产基础数据,使研究所科研条件模块基础数据质量排名全院第一。
2021年她荣获沈阳分院固定资产处置规范化大赛一等奖。她还多次为院ARP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各项业务技能比拼等,多次荣获院ARP技术标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