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2010.08.01):沈阳诞生地震搜救机器人

发布时间:2010-08-09

地震,道路被毁,房屋倒塌,建筑裂缝,一片废墟……

灾害程度到底怎样?救灾人员是否需要戴防毒面具?废墟下面还有没有人幸存?这一系列救灾领域面临的难关,今后将由一支“特种部队”来攻克完成。

近日,在北京西郊凤凰岭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特种部队的“救灾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惊艳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孕育地和诞生地,都是沈阳。

搜索探测机器人最低飞行高度3-5米

“村庄中心房屋毁坏严重,发现几十个村民……村庄东面的桥塌了,东面进不去人了……”这些灾情信息是从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发回来的影像上读到的,救援人员还在赶往灾区,但机器人已经到30多公里以外的灾区了解实时信息了。

这是这支“特种部队”中的成员之一,看上去像直升机,但他是机器人,充分智能化,他的专业名字是“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他是个无人驾驶的直升机,但比固定翼飞机更低空、低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镇炜说地面控制站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程序的在线修改,使机器人在一个点“悬停”,并可降低至距离地面仅3-5米……

最近,刚刚有两个机器人参加了大连输油管线爆炸之后,对油污面积和流向的侦测和处理,今后,这名“搜救队员”一定会在救灾中大显身手。

废墟搜救机器人专门查毒

“这个楼随时可能塌方……有毒气体探测装置有警报……里面有人员喊救命……”在救援人员没有盲目进入损坏状况不明的建筑内部之前,废墟表面搜救机器人率先就去侦察情况。

这是废墟表面机器人大展拳脚的时候,他看起来像个小型的拖拉机履带,形状扁平,他可以背上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作为先遣队,英勇进入不明情况的建筑物里面。

吴镇炜说,这类机器人是搜救队伍中专业性最强的,他的针对性很强。只有怀疑建筑物内部可能有化学品、有毒气体的时候,才能派他上阵。

这两个机器人的宗旨都是要确保救援人员安全,比如在2008年512地震中,一些救援人员驾驶直升机,牺牲了,这些机器人的诞生就是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在获取灾区灾情信息、实施救援之前的环境探测方面,起到作用。

变形虫狭小空间的侦察兵

“抬起30度角,爬坡儿……前方入口只有20厘米……变形,变成一条直线……”画面上,“变形虫”躲闪腾挪着,时而直线型、时而三角型、时而并排型……任务只有一个,他要在狭小空间、洞穴、地震废墟及倒塌的建筑物内部“爬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龚海里告诉记者,这个机器人有个十分形象的英文名“amoeba”,译为“变形虫”。

他是用于废墟洞穴内搜救的一种模块化可变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还通过集成机械臂,给废墟下面的幸存者投递氧气、水、流体食物等。

龚海里说,变形机器人的概念,沈阳自动化所早于国际最先提出,而变形机器人救援在国内尚属首创。

记者了解到,以上这些机器人都是科技部“863”先进制造领域“救灾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目前,这些地震搜救机器人系统已经进入到示范应用阶段,有望在“十二五”期间作为地震应急搜救装备投入实际使用。

记者 经淼 文 纪力元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