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外网 / 所内网
   首页 通知公告 所庆安排 所庆动态 作品展示 视频留影 图像记忆 所庆寄语 联系我们   
 
朱东:“上海经委”项目纪实
发布时间:2018-03-01 来源: 【字号:  

  作者:朱东 

  “上海经委”项目是我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承担的科学院重点项目,它是“上海经委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SJ-OA/MIS)”的简称。从1985年3月到1987年11月,经过两年半的共同努力,该项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鉴定,并获得1988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长期稳定而有效地在上海经委运行,在办公、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时任副所长王天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陈大海任项目组组长,我是副组长,成员有邹荃孙、宋国宁、郝先臣、李应潭、张醒、高恕、陈克武、纪慎之、郎一民、曲玉华、马忠芳、朱会芝、白晓光、聂森、贾莉、柳成林、陈丽萍、冯小州、李桂菊、王丽和刘剑等共23人。曾任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当时是上海经委综合室主任,他是项目甲方代表。上海经委的朱维嘉、刘亦平、汪忠宝等同志共同参与了此项工作。

  
 

  1.集结号响 

  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自动化领域的新方向之一,我所跟踪及时,“从零开始”。当时派陈大海等同志参加了在上海举办有国外专家讲学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研讨班。经陈大海沟通协商,与上海市经委达成了开发“上海经委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意向,最终签署了金额为30万元的开发合同,这在那个年代可算是所里的大项目!

  作为所里的重点项目,所领导首先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有力支持,陆续组织了23人的大项目组,从而集结了一支向上海滩进军的队伍。项目组的特点是成员学科多样性: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等。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相结合,工作层次、结构分工清晰,留在所里的和出国留学归来人员结合,新毕业研究生与老职工相结合。突显出实干、朝气、创新而且稳健的特点。有意思的是:组内有7位属牛的同志,号称“七头牛”,年龄差为两轮24岁,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牛”的本性,按现在属相学的说法,“属牛的是企业和机关不可多得的人才”。

  2.雄心壮志 

  当时,正当壮年的老同志精力充沛,中年同志勤奋好学,年轻同志思想活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集体。组长陈大海富有“做大事、建大业”的性格,“立足上海滩、叫响自动化所”,成为全组同志的雄心壮志。

  然而,只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把口号变为实现。面对陌生的新方向,学习是武装自己成为行家的唯一途径。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技术,还到鞍山钢铁公司信息中心、大连计算所的王安电脑上进行实习。实践证明,这个前期准备十分重要,大家信心十足。

  1985年夏天,项目组大部分成员乘船去上海。在甲板上,三五成群的讨论关键技术,设想可能遇到的难点;在船舷边,两两谈心,表达珍视机会施展才能的心境;在五等舱的大通铺上,扑克牌拱猪大战正酣,公平竞争,玩家脸上的纸条代表得到猪头的数目;在船头上,酷爱文艺的郝先臣,拿出口琴吹奏“大海,我的故乡”,伴着海风,传送给在沈阳的亲人。

  3.集体智慧 

  那时,我国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尚不发达,甚至在科研部门,台式计算机也刚刚被人们认识。课题组成立时,项目组领导认识到必须让大家掌握许多新知识,诸如小型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Cobol程序设计语言、关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流程等等。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项目组领导为大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渐形成一个能者为师、先知者为师、知识共享、主动交流、互教互学的良好学习气氛,使全组成员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掌握了开发项目所需的关键技术。

  在王安小型计算机引进并安装后,面对成箱的硬件和软件资料,面对国内最早引进PACE关系数据库(比当时Oracle引进早)、大厚本的技术手册(数据字典建立、应用程序、汉字应用、备份等),组里以集体智慧,分工合作,迅速消化,为完成项目奠定了基础。

  开发过程更是展现集体智慧的过程。 例如,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的主控程序就像是建筑物的基本结构,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优劣。当时做“上海经委”项目时,没有前期可参考的经验和类似成果。涉及到整个系统的诸多功能执行主控程序基本流程,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冥思苦想、一次两次集体讨论所能完成的,而是几乎一半人员多次在办公室或旅馆里研讨、商榷,从基本思路到框架流程,从方案到程序测试,反复多次,直到大家满意为止,主控程序最终得以完善。十年后,当我们听到“头脑风暴”这个词儿时,才恍然大悟,“哇塞,我们当时已经这么做了!”

  由于进口软件全部是英文环境,不能直接为用户所用,也不利于开发,为此成立了以邹全荪为组长,高恕、马忠芳为成员的汉化小组。为了加快汉化速度,同时提出三个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论证,最终还是采纳了汉化组所提方案。尽管另外两个方案未被采纳,但对汉化组方案的完善却起了很大作用,使汉化组圆满完成了两大系统的汉化任务。

  “上海经委”项目的完成,绝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与见证。顺便提一句,本文也是继承了我们“上海经委”项目组的风格,经多人参与讨论修改而成的。

  4.修成正果 

  1987年11月9至10日,中科院技术开发局和上海市经委联合主持该项目鉴定,这是中国科学院级和上海市级鉴定。参加会议的有87个单位、145位代表,即使今天看来,这种规模的鉴定会也不多见。

  

  鉴定会后合影留念(1987年11月18日) 

  前排左起:邹全荪、朱东、张念哲、王天然、王景川、黄奇帆、陈大海等 

  
 

  鉴定意见认为:SJ-OA/MIS系统具有以数据处理为主、网络通讯与数据交换、文档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汉字字处理等五大功能的大型综合型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合理,具有通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是我国大型应用软件工程开发成功的一例。意见中还写到:软件设计新技术实现了“用户要求汉字格式化语音描述及自动解释和翻译…..(共8项)”,“首次在国内建立了从基层企业,经由省市经济管理部门到中央机关的计算机信息渠道”,“系统运行以来,成为经委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工具”。因其开发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大,在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而且系统在汉化和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MIS方面有所创新,被认为“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

  SJ-OA/MIS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开发和应用成功的、直接面向机关工作人员使用的大型信息系统,也是当时我国省级政府机关中规模最大的信息系统,对促进我国政府机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如今时髦儿的“智能”与“共享”,其实早在三十年前在该项目中就得到很充分的应用与体现。有关媒体报道了这次会议,扩大了沈阳自动化所的声誉。在沈阳的亲属打电话到上海,告诉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了鉴定会的消息。

  这是我所最早开发的规模最大的软件系统,在国内也名列前茅。对我国应用计算机实行办公和管理自动化,起到了带动和推动作用。

  5.践行所训 

  沈阳自动化所的所训是“献身、求实、协作、创新”,这也是外单位对我所作风的基本评价。“上海经委”项目组实现并发扬光大了所训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实干”两个字。

  在课题组里,论学历、论所龄、论职称、论体格,组长陈大海绝对不占优势,他却以出色的组织才能、聪明智慧和沟通能力,把年龄比他大的老师、同龄的群英、年少的研究生组织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组内公认“大海有才”,天资是条件之一,而“实干”才是聪明才智的正真内涵。为项目,他吃不好睡不香,费尽心思。有一次,他因身体欠佳失足跌倒,造成骨折,大夫和同志们都劝他回沈阳休息,他仍然坚持按原工作计划,直到一个阶段结束才回沈阳。在机场,爱人看到他坐着轮椅回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此情此景,我们这些在场的人也泪眼模糊!

  课题组长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了全组人员。由于沈阳没有开发环境,每名成员都要克服个人困难,随时出差。有的年轻人告别正在热恋的伴侣、新婚的丈夫,有的年长者放弃对即将高考孩子的辅导,有的把读小学的孩子交给配偶一人照顾,有的离开牙牙学语的儿女,还有的甚至推迟了婚期,等等。即便是家里有事,仍然在上海坚持工作。

  我本人因劳累过度,心脏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回沈阳休息了几天,马上又返回上海工作。曲玉华眼睛外伤,未完全恢复,仍坚持出差。机器终端不够用,就分早晚班上机。系统联调最紧张的时候,因太晚回不了招待所,就在机房的阁楼里和衣而卧休息一会儿。为了数据备份,邹荃孙、郎一民、张醒还经常通宵加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每名课题组成员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所训。

  6.项目影响 

  从技术上说,项目完成后在王安小型计算机应用方面,我所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王安公司和用户协会都非常重视。当时王安公司经理甚至动员我们骨干到香港工作。谁都知道,待遇和环境香港比内地要优越的多,可没有人去,这就是那时候的沈自人!

  从学科上看,所内陆续开始承接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有国家经委、鞍钢初轧厂、薄板厂等工厂、企业、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所内专门成立了管理信息工程部(三部),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队伍,OA/MIS成了我所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为此后承接863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项目,奠定了技术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看,“上海经委”项目锤炼和造就了一批人才。有多人后来成长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政府官员,他们都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该项目,初步统计:研究员有9人、知名企业家2人、高级领导干部2人。即便是负责数据录入的年轻同志,此后也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

  7.课题组文化 

  项目组是工程实施的实体和基层单位,任何项目组或课题组都有自己的文化。“上海经委”项目组取得成果和本组的文化特点密切相关。这里举几个例子。

  先说说称谓旋风。由于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影响,所里同志间称谓大多叫“老”、“小”、“师傅”。在“上海经委”项目组,组长带头称长者为“老师”,影响着全组。开始时,被称为老师的人,虽然感到受到了尊敬,还是觉得不习惯。叫别人为老师的人,稍微有点失去尊严还有点儿难以启齿。时代适应着这种称谓的变化,由不习惯变为习惯,由顺嘴变为脱口而出。特别是从上海时回到所里,听到老师称谓时,所里人做出惊奇而崇敬的神态。然后他们也开始改变相互间的称谓,这种变化像旋风一样开始在所里成为时尚,应该说“上海经委”项目组是领先者,起到带头作用。称谓不仅仅在口头上,心态的变化,其内涵是互教互学、相敬相重、和谐共进。

  课题组成员在上海滩(1985年)

  再说说出差那些事儿。出差几乎是“上海经委”项目的同义词。沈阳和上海之间所谓陆海空(火车、轮船、飞机)三种交通工具都用过。出差不分春夏秋冬四季,既有一人独行,有时也三五成群;有时睡卧铺,有时坐硬座。当时李应潭老师还负责沈阳方面的其他课题,经常来往于沈、沪之间,他自备了一个凳子面大小的旅行箱,优点是没座时当凳子,睡觉时作枕头,打扑克时当桌子,大家笑称这是李老师的“万用箱”。
 

  住宿是出差的一大难点。虽然外滩附近有很多高、中档宾馆饭店,由于我们的要求是便宜、离市政府近、能接待我们20多人,这对课题组而言,住宿就变成更难的事了。为此,我们换来换去,住过许多低档招待所。有几次,实在没办法,只好住在浦东公园招待所,每天乘渡船上班。晚上不敢工作到12点,以免误了最后一班船。有时在市里工作一天,还不知道晚上住哪儿!

  上海外滩的圆芳旅社是我们落脚最多的地方,该旅社的一大奇观是白天老鼠在屋顶板条上奔跑自如,根本无视人的存在。到了晚上,如果把瓜子放在凳子上,就会看到瓜子袋周围全是耗子尾巴,正在抢吃瓜子、不亦乐乎!半夜打开床头台灯时,可能正好碰上一只老鼠跟你对视,令人啼笑皆非。

  尽管经常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偶尔我们也会自娱自乐。大家一起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等歌曲,看郎一民老师的意大利摇摆舞和宋国宁老师的“大力士健美表演”,欣赏郝先臣、张醒、李桂菊、贾莉的标准舞姿。既放松了心情,又增进了团结和友谊。记忆里难得的一两次聚餐,看到男同志桌上菜不够吃,女同志就想办法再弄些吃的来。即便在艰苦的环境中,这个集体仍充满欢乐。

  8.卅载回味 

  三十年来,“上海经委”项目组成员有几次聚会,每次都依依不舍、不忍散去。大家觉得“上海经委”项目时间不算长,成员不算最多,但这个集体却非常值得怀念。在一次聚会上,大家畅叙当年的激情岁月及此后各人的成长之路,宋国宁老师感慨万千,即兴创作对联一幅:

  上联为:忆往昔峥嵘岁月,黄浦江边,会战经委自动化,各路英雄展身手 

  下联为:看今朝美好时光,辽沈大地,建功立业又休闲,八仙过海显神通 

  横批:真情永驻  友谊常青 

  这幅对联代表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所龄超过三十年的老同志也在问自己,经历过那么多课题组,有自己负责的,有作为成员的,为什么特别怀念这个组、回味这个组?回答是:“上海经委”项目是个品牌,是陈年老酒,日子越长,味道越浓!

  适逢所庆六十周年,聊作此文,与组内同志分享,和全所同志共勉!也谨以此文,缅怀这个集体中过早离世的宋国宁、陈克武、高恕、冯小州四位同事。

 

    作者简介:

    朱  东:1937年生,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管理与决策专题专家,现已退休。

 

 

关闭页面
201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综合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