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19-2020年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因发展需要,现面向所内外公开招聘各类人员,符合岗位要求的竞聘者请根据应聘要求投递简历。 (附件中有邮箱及电话信息)所有招聘信息可在附件下载excel表格
一、用人需求
研究室 | 课题组 | 课题组介绍 | 招聘岗位 | 研究方向 | 专业需求 | 学历需求 | 联系人 | 联系人邮箱 | 联系人电话 |
一室 | 控制组 | 课题组以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行为辅助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为主要方向,在开展相关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同时,课题组以研发核心技术,研制应用系统样机为工作重点,努力推进机器人技术产品化和实用化。目前承担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课题十余项,现有职工15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0人。 | 硬件工程师 | 机器人电控系统硬件开发 | 机电、控制、自动化、电子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赵忆文 | zhaoyw@sia.cn | 024-23970265 |
软件工程师 | 机器人电控系统软件开发 | 计算机、机电、控制等相关专业 | |||||||
算法工程师 | 机器人技术研发 | 机电、控制、计算机相关专业 | 博士 | ||||||
视觉组 | 机器人视觉研究组成立于2007年1月,隶属于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的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人视觉。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相机研制、成像与图像处理、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其在自主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组现有研究人员七人(研究员三人,副研究员两人,助理研究员两人),博士后三人,博士研究生十人、硕士生八人,联合培养硕士生两人。研究组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预研项目、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及自主研发项目。在国际相关领域知名学术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IEEE CVPR,ICCV,AAAI等)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和企业开发项目中获得成功应用。 | 算法工程师 | 机器学习 | 计算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专业 | 博士 | 范慧杰 | fanhuijie@sia.cn | 024-23970511 | |
硬件工程师 | 嵌入式视觉系统开发 | 光电工程、嵌入式,成像计算 | 博士 | 田建东 | tianjd@sia.cn | 024-23970491 | |||
自主机器人课题组 | 团队在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系统设计、自主/智能控制等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团队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十余项,是国内有影响的自主机器人研发团队之一。团队现有固定工作人员近30人,可以完成从系统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调试等一系列的科研工作。研发团队正在将研发的系统与公共安全、救灾救援、智能电网、精准农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自主机器人研发基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 | 算法工程师 | 无人系统自主性、智能性 | 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杨丽英 | yangliying@sia.cn | 024-83601191 | |
博士后 | 硬件设计 | 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杨丽英 | yangliying@sia.cn | 024-83601191 | |||
微纳米自动化组 | 微纳米自动化研究组自2002年成立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微纳米操作机器人、类生命机器人等研究方向,已发展成为具有多名海外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团队。确立了面向微纳制造、类生命机器人的学科发展目标,为微纳米科学研究和应用、纳米器件制造提供新的科学实验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途径。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纳自动化实验研究环境,可充分满足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需要。研究组目前正在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以及中科院重点部署等项目。 | 工艺开发 | 微流体光刻、生物操作 | 计算机、软件工程、模式识别 | 硕士及以上 | 于海波 | yuhaibo@sia.cn | 024-23970540 | |
硬件工程师 | 超快激光加工、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 | 精密仪器、光学工程、光学设计 | |||||||
机器智能组 | 团队隶属于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的研究方向为机器智能、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处理和机器人伺服等领域。目前,团队成员十余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工程预研项目、企业委托开发项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如CVPR、AAAI、IEEE Transaction、Pattern Recognition等。 | 算法工程师 | 机器学习 | 计算机、软件工程、模式识别 | 博士 | 丛杨 | congyang@sia.cn | 024-23970491 |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设计 | 计算机、图像处理等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
器官制造组 | 器官制造课题组长期从事自动化装备制造及临床转化研究,隶属于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接中科院器官制造先导A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院装备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课题等多项研究任务;面向临床组织修复需求,研发器官制造装备与工艺;课题组实力雄厚,科研经费充足,在生物打印及器官制造领域处于国际绝对领先地位; | 硬件工程师 | 器官制造自动化装备 | 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精密仪器、计算机、力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 | 博士 | 郑老师 | hr_3dp@163.com | 024-23970527 | |
再生医学工程师 | 器官制造及再生医学应用研究 | 生物、医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 | 博士 | ||||||
材料工程师 | 器官制造材料研究 | 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 | 博士 | ||||||
特种机器人组 | 地面特种机器人团队是国内地面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团队,专注于地面移动机器人机构,控制,感知等理论方法与前沿技术研究。团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团队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同时承担多项企业项目。团队现有固定工作人员近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0人。 | 硬件工程师 | 嵌入式开发,硬件开发 | 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王挺 | wangting@sia.cn | 024-23970244 | |
机械工程师 | 机械设计 | 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
算法工程师 | 算法研究 | 信息专业 | 博士 | ||||||
神经计算 | 神经计算研究组是2013年12月新成立的课题组,成员年轻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研究组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类脑计算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机器学习与类脑计算在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研究组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 | 算法工程师 | 类脑计算 | 计算机、软件工程、模式识别 | 博士 | 唐凤珍 | tangfengzhen@sia.cn | 024-23970211 | |
医疗机器人组 | 医疗机器人组依托于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兴的医疗机器人领域内发展迅速,拥有腹腔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消化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多个研究方向,连续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中科院和地方各级项目支撑,并且与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优势科室以及著名医疗器械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渐在东北地区形成一个有规模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基地。 | 机械工程师 | 机电设备机械结构设计 | 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 | 硕士 | 周圆圆 | siailsr_hr@163.com | 024-83602925 | |
控制工程师 | 机电设备电控系统软硬件设计 | 机械电子工程、控制工程、自动化类等专业 | |||||||
医疗机器人系统研发工程师 | 医疗机器人总体设计 | 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控制工程等专业 | 博士 | ||||||
二室 | AUV组 | 水下机器人研究室AUV部长期从事自主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曾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000米AUV“探索者号”和第一台6000米AUV“CR-01”及其改进型“CR-02”。“十二五”期间,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潜龙一号”6000米AUV、"潜龙二号"和“潜龙三号”4500米AUV以及"探索"4500米AUV等两个系列大深度AUV,代表了当前国内深海AUV的最高水平。未来AUV部将继续向更深、更远和更智能等方向深入发展,并致力于多水下机器人协作的研究与应用。 | 算法工程师 | 自主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控制学科的相关专业 | 博士 | 袁艳春 | yuanyanchun@sia.cn | 024-23970739 |
算法工程师 | 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机器视觉/机器智能 | 计算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软件相关专业 | |||||||
硬件工程师 | 自主水下机器人电气设计 | 电气、电子、自动化相关专业 | 硕士 | ||||||
ROV组 | 水下机器人研究室ROV部从事深海遥控潜水器(ROV)系统、深海潜水器作业工具、深海智能装备研制与开发、深海作业技术等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研发团队从1983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遥控潜水器发展至今,已成功研制数十套深海装备,并于2017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6000米级遥控潜水器,研制的深海机械手2019实现出口;目前正在研制7000米级、11000米深渊ROV和全海深液压、电动机械手,同时开展基于卫星通信的遥控作业和自主作业前沿技术研究。目前,研发团队有固定人员15人,由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组成,在读博士生5名,在读硕士生5名,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年轻队伍。未来,团队将以作业深度更深、作业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深海作业装备为研发目标。 | 算法工程师 | 模式识别 | 计算机、软件工程、模式识别 | 博士 | 袁艳春 | yuanyanchun@sia.cn | 024-23970739 | |
HOV组 | 算法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 | 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等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袁艳春 | yuanyanchun@sia.cn | 024-23970739 | ||
ARV组 | 部门主要面向极端或特殊海洋环境探测与作业需求,围绕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和特种自主水下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开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相关设备和平台的研发工作,并基于平台和技术的支撑,开展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团队能力和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研制成功的海斗号ARV实现我国万米深潜的目标;探索1000AUV等成功在极地开展了应用。随着ARV技术优势和应用成效的凸显,部门业务和任务不断扩展,诚邀加入。 | 硬件工程师 | 硬件设计 | 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电子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袁艳春 | yuanyanchun@sia.cn | 024-23970739 | |
工程部 | 工程部主要研究面向极端或特种环境所需的水下机器人及甲板收放作业装备。部门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项军工及民用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人员构成包括结构、控制、软件、液压等多学科,具有扎实的研制基础。未来团队将在管道、隧洞、桥梁等特殊恶劣环境的水下机器人研制应用方面深入发展。 | 液压工程师 | 液压系统设计 | 液压、流体传动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袁艳春 | yuanyanchun@sia.cn | 024-23970739 | |
硬件设计工程师 | 硬件设计 | 控制、电气等相关专业 | |||||||
三室 | 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 | 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主要从事空间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展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的设备与系统研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嫦娥工程、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 控制系统工程师 | 机器人控制 | 自动化、控制与计算机相关专业 | 博士 | 周老师 | zwj@sia.cn | 024-23970188 |
机械设计工程师 | 机器人机构学 | 机械设计与飞行器设计相关专业 | 博士 | 刘金国 | liujinguo@sia.cn | 024-23970712 | |||
硬件工程师 | 硬件设计 | 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张伟 | zhangwei@sia.cn | 024-23970703 | |||
设计与分析工程师 | 6性设计与分析 | 有机械、电子基础的可靠性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刘英丽 | liuyl@sia.cn | 024-23970709 | |||
结构力学工程师 | 空间装备研发 | 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 | 博士 | 骆海涛 | luohaitao@sia.cn | 024-23970718 | |||
系统设计工程师 | 系统设计 | 机电、控制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张永超 | zhangyongchao@sia.cn | 024-83601191 | |||
博士后 | 航天器自主系统 | 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张伟 | zhangwei@sia.cn | 024-23970703 | |||
空间机器人技术 | 机械、力学、控制、智能材料等专业 | 博士 | 刘金国 | liujinguo@sia.cn | 024-23970712 | ||||
空间机器人技术 | 机械、力学、控制、智能材料等专业 | 博士 | 周老师 | zwj@sia.cn | 024-23970188 | ||||
四室 | 401光电工程一部 | 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室401部主要从事先进光电探测、智能化信息处理(目标检测、识别、跟踪等)、高精度伺服稳定控制、精密光机结构设计以及光电系统集成等技术研究。面向空中、水面、水下等各种有人、无人平台,开发包括可见光、红外、激光、多模复合等不同体制光电载荷系统,已形成系列化的产品与装备。现有各类研究人员30余名,其中研究员3名。401部依托于中科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图像理解与视觉计算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设计 | 电子、通讯、控制类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于洋 | yuyang@sia.cn | 024-23970595 |
机械工程师 | 机械设计 | 机械类相关专业 | |||||||
伺服控制工程师 |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控制类相关专业 | |||||||
光学工程师 | 光学设计 | 光学工程类相关专业 | |||||||
感知与认知实验室 |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电成像的智能化图像信息处理,重点研究复杂条件下光电信息处理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应用领域为光学目标探测、跟踪识别与视觉导航控制等。 | 算法工程师 | 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基础算法和工程应用 | 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刘云鹏 | ypliu@sia.cn | 024-23970394 | |
410信息光电子学实验室 | 信息光电子学实验室近年来致力于红外、可见光、多光谱、计算成像等先进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工程开发,承担973、重大型号预研、基金等多项研究任务 | 硬件工程师 | 电路设计 | 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赵耀宏 | zhaoyaohong@sia.cn | 024-23970599 |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设计 | 电子、通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算法工程师 | 图像处理 |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太赫兹成像组 | 太赫兹成像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的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成像技术,高性能频域宽调谐太赫兹波源产生与探测,太赫兹透镜设计,CMOS工艺探测芯片研发、人体癌变检测以及微波雷达等。其中包括电磁理论研究、部分器件设计、系统搭建、测试和信号、图像处理。研究组现有研究人员五人(研究员一人,副研究员三人,助理研究员一人),博士研究生八人,硕士生五人。研究组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及自主研发项目。 | 前沿研究工程师 | 太赫兹器件/测量 | 微波、集成电路、激光相关专业。 | 博士 | 祁峰 | qifeng@sia.cn | 024-23970701 | |
五室 | IDE团队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IDE团队以“三个面向”为指引,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跨越发展为目标,在智能检测与测量技术、生产线单元(加工)联线技术、智能化生产线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在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通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应用、产业推广的全链条。为军工、航天、航空、汽车、重要装备等领域的广大企业提供以智能检测为核心技术,以智能装备为硬件支撑,以智能生产线为主体架构,以信息系统为管控平台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AI算法 工程师 |
人工智能大数据 | 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李想 | lixiang@sia.cn | 024-83602585 |
电气控制工程师 | 自动化控制技术 | 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学科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杨旭 | yangxu@sia.cn | 024-83602585 | |||
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 | 开展非标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 | 机械设计及理论等相关专业 | |||||||
机械加工制造工程师 | 设计、编制机械产品加工工艺 | ||||||||
IDE团队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IDE团队以“三个面向”为指引,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跨越发展为目标,在智能检测与测量技术、生产线单元(加工)联线技术、智能化生产线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在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通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应用、产业推广的全链条。为军工、航天、航空、汽车、重要装备等领域的广大企业提供以智能检测为核心技术,以智能装备为硬件支撑,以智能生产线为主体架构,以信息系统为管控平台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图像处理工程师 | 负责机器视觉类产品研发 | 图像算法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李兴强 | lixingqiang@sia.cn | 024-83602585 | |
精密测量工程师 | 负责测量类项目研发 | 精密仪器,测量检测等相关专业 | |||||||
六室 | 智能产线与系统 | 智能产线与系统研究室从事机器人化智能产线及智能工厂、航天地面仿真测试技术研究。正着力研发应用于智能产线的数字孪生、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相关研究获得重大国防基础科研专项、装发预研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的支持,取得一系列成果。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及风洞测试等重大航空航天测试系统多项;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制导弹药智能总装生产线”,国内首个航天总装智能示范车间,持续引领弹药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研制空间对接、探月再入返回对接、空间站转位机械臂、空间站太阳翼驱动机构和火星探测等地面仿真测试系统20余项,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技术与装备保障;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新建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验证平台”,为基于机器学习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提供了支撑条件。 | 机器人化装备设计 | 机器人化装备 |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徐志刚 | zgxu@sia.cn | 024-23978122 |
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控制系统开发 | 智能控制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智能生产线管控系统开发 | 智能管控 | 计算机、软件工程、工业工程等相关作业 | |||||||
机器视觉系统开发 | 机器视觉 | 计算机、软件工程、模式识别等相关专业 | |||||||
机成套装备课题组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套装备课题组从2003年起,进入汽车变速器装配生产线成套装备研发领域,至今已12年,先后完成了20多条汽车变速器成套装配生产线。目前,我们课题组重点研究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集成技术,以高精度空中智能输送系统为技术核心,以集成式自动化功能设备为创新主导,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装配专用工艺技术装备及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优势和信誉,尤其是在装备制造品质、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得到了项目单位的充分认可。 | 电气工程师 | 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自动化或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胡晓宇 | huxiaoyu@sia.cn | 024-23972371 | |
七室 | 海洋系统部 | 面向海洋观测、探测国家应用需求和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实际业务,开展基于海洋机器人的先进海洋机器人集群应用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 | 海洋机器人集群控制 | 海洋机器人集群控制方法 | 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赵老师 | zhaoyifei@sia.cn | 024-23970995 |
海洋机器人集群智能方法 | 软件工程、计算机、水声工程、信号处理、自动化、控制等相关专业 | ||||||||
先进海洋平台部 | 先进海洋平台部定位与长续航力智能化海洋机器人系统相关研究与开发,新概念海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验证。目前团队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学院先导专项、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课题十余项,具备USV、AUV、水下滑翔机以及多种新概念海洋机器人的研发经验。团队秉承“交叉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强调“人”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价值,现有覆盖多学科的研发人员10余人,在长续航力观测型海洋机器人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技术优势。 | 新概念机器人平台研发工程师 | 基于新驱动原理的长续航力水下机器人设计 | 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机械设计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赵老师 | zhaoyifei@sia.cn | 024-23970995 | |
系统仿真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模拟环境构建和仿真系统开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软件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
海洋技术发展部 | 海洋技术发展部面向海洋观测科学需求,积极推动新型水下机器人的系列化,载荷搭载多元化发展;优化水下机器人结构,控制系统与软件系统,挖掘水下机器人的潜力,拓展水下机器人的应用能力;追求水下机器人续航时间更长,航程更远,下潜更深,可靠性更强,推动水下机器人的产品化发展。积极探索并研究水下机器人的应用与服务模式,以应用和服务带动科研生产。以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为主体,目前,部门已形成科研,生产与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 机械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优化 | 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机械相关专业 | 硕士 | 赵老师 | zhaoyifei@sia.cn | 024-23970995 | |
硬件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 电子、控制、通讯等相关专业 | |||||||
八室 | 智能微电网 | 智能微电网组从事分布式电源控制、微电网控制与优化调度研究,从事智能电网需求响应控制研究,从事电网与用户互动的能关管理系统开发,承担国家电网、中科院、基金等多项任务。 | 算法工程师 |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数学、计算机、模式识别、控制、系统工程 | 硕士及以上 | 臧传治 | zangcz@sia.cn | 024-23970177 |
工业无线网络组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工业无线网络团队围绕工业无线网络技术这一核心,开展工业检测、通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团队承担科技部、工信部、基金委、科学院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十余项;牵头制定了工业无线网络WIA-PA、WIA-FA国家标准和IEC国际标准,所制定WIA-PA标准是过程自动化领域3大工业无线标准之一,WIA-FA标准是国际上唯一面向高速控制应用的无线网络标准;所研发产品和系统在工业、智能电网和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工业无线网络研发团队。团队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工业无线网络研发基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搭建优秀的科研及产业平台,诚征优秀人才加盟! | 通信软件工程师 | 协议及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 | 模式识别、通信、计算机、控制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夏晔 | xiaye@sia.cn | 024-23970537 | |
工控系统与信息安全 | 工业控制与信息安全课题组是国内较早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是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的理事成员,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信息安全组副组长。近几年承担或完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专项、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等三十余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牵头或参与制定20余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课题组现有职工7人,研究生1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5人。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与信息安全一体化、工业级可信协处理套件、安全协处理芯片、可信PLC、入侵检测、风险评估、未知工业通信协议异常检测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和技术优势。 | 软件工程师 | 信息安全软件设计 | 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 硕士及以上 | 尚文利 | shangwl@sia.cn | 024-23970394 | |
基础理论研究 | 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理论研究 |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与应用 | 博士 | ||||||
物联网系统 | 团队主要从事数字化工厂建设、生产工艺优化建模、工业控制系统开发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承担的项目包括工信部智能制造与标准化项目、工信部双跨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科技项目和企业委托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团队与鞍钢、格力、富士康、用友等企业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同时在医疗AI领域,与301、美年等进行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影像智能识别研究。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十人,其中研究员二人,副研究员二人。 | 工业视觉工程师 | 工业视觉检测 | 计算机、电子、模式识别、控制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赵伟 | zwneu@sia.cn | 13478803574 | |
控制系统工程师 |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 ||||||||
工业智能管理与控制 | 团队主要从事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装备互联互通、智能优化与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以及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工程项目实施。目前,团队承担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7项,以及多项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同时,团队与国际智能制造尖端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合作,目前已经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先进制造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并与德国工业4.0的提出者:SAP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研发出国内首条工业4.0示范线。团队近年来先后获得“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2016和2017年度“中国自动化领域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等多个奖项。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人,硕士研究生8人,可以完成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发,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的非标装备研发、控制系统设计开发以及工业互联网、工业管控软件的设计与集成。同时,团队负责人作为智能装备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正在依托该平台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技术、产品、系统的产业化发展。 | 建模与仿真工程师 | 数字工厂建模与仿真 | 控制、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刘意杨 | sialiuyiyang@sia.cn | 024-23970696 | |
工业通信与安全组 | 工业通信与安全课题组,成立于1997年,隶属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主要从事工业通信、工业安全、半导体装备自动化、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团队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企业委托等项目十余项。其参与制定的EPA工业以太网标准已经成为国际、国家标准。在现场总线的研究方面开发出国际第二个,国内第一个通过FF认证的协议栈。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温度变送器产品获得了由国际认证机构TüV 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颁发的国内首个智能变送器领域的SIL2/3等级功能安全认证证书。团队现有科研人员十余人,可以完成工业领域的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一系列科研工作。 | 硬件工程师 | 硬件设计与开发 | 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及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闫炳均 | yanbingjun@sia.cn | 024-23970235 |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设计与开发 | 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及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金妮 | jinni@sia.cbn | 024-23970594 |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理论与研发 | 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及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王锴 | wangkai@sia.cn | 024-23970266 | |||
边缘计算组 | 边缘计算研究组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架构、模型、算法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信部创新发展工程,工信部智能制造,国家电网科技项目等一系列重要项目。 | 算法工程师 | 边缘计算 | 计算机、电子、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宋纯贺 | songchunhe@sia.cn | 024-23970433 | |
工业软件组 | 开发工业现场应用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工艺管理、产品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等方向。开发工业云平台系统,实现工业APP的在线研发、调试、部署、监控等功能。开发边缘侧网关系统,实现边缘侧的数据采集、分析、汇总、协同等功能。开发面向行业的应用软件,包括TDM、LIMS、MES、PLM等。 | Java软件工程师 | 工业软件设计与研发 |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硕士及以上 | 王戬 | wangjian@sia.cn | 024-23970592 | |
C#软件工程师 | |||||||||
九室 | 技术部 | 技术部现有固定工作人员14人,其中5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在读,其余都拥有硕士学位。主要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技术发展前沿和重大工程项目,提炼海洋机器人学基础理论和共性方法,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海洋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项目论证、多学科优化设计、流体力学分析、海底目标自主识别、水下目标探测与跟踪、多海洋机器人协同控制、水下机器人自主对接等多个领域。 | 智能控制工程师 | 海洋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 | 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相关专业 | 博士 | 谷海涛 | ght@sia.cn | 024-23970747 |
协同控制工程师 | 海洋机器人协同控制 | 模式识别、计算机、自动化相关专业 | |||||||
总体设计工程师 | 海洋机器人总体设计 | 机械、船舶、液压等相关专业 | 硕士 | ||||||
设计部 | 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业从事海洋机器人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包括混合型海洋机器人(UMV)、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和无人水面艇(USV)等,是目前国内唯一形成海洋机器人系列产品,并在国内开展多种水下工程服务的科研团队。 在海洋机器人方面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结构设计工程师 | 结构设计 | 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朱兴华 | zhuxh@sia.cn | 024-23970223 | |
软件设计工程师 | 软件设计 | 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通信、控制类相关专业 | |||||||
硬件设计工程师 | 硬件设计 | 电子、电力、通讯、控制等相关专业 | |||||||
电力系统设计工程师 | 海洋机器人电力系统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控制工程等学科相关专业 | |||||||
十室 | 混合、离散MES组 | 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主的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新需求,更多的关键技术需要攻克、更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本团队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几十你来一直从事生产排产、质量控制、系统评价体系、大数据分析,以及面向行业的MES系统等研究开发工作,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一批企业实际需求,取得了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团队以中青年为主,在技术研发、项目组织等多方面为新职工创造快速成长的环境,其综合素质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设计、开发 | 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宋宏 | songh@sia.cn | 024-83601771 |
算法工程师 | 优化算法 | 系统工程 | 硕士及以上 | 彭慧 | penghui@sia.cn | 024-83601960 | |||
智能测控组 | 智能检测与控制课题组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智能测控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面向特种应用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等。团队现有职工16人,博硕士研究生10人。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以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等十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有色、消防和农机等行业推广应用并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硬件工程师 | 硬件设计 | 机械电子工程、控制工程、模式识别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王卓 | zwang@sia.cn | 024-23970135 | |
制造物联与 工业智能软件 |
从事面向离散和流程行业制造物联网系统和装备的研发及实施工作,目前在钢铁、铜铝生产过程的机器人化场景的应用设计、工业物联网及解决方案。 | 机械工程师 | 智能装备 | 机械设计,机械电子 以及机械自动化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林乐新 | linyuexin@sia.cn | 13604037213 | |
大数据组 | 团队是本所第一个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课题组。主要开展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现在工业大数据,金融风险预测等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团队发展迅速,现已经承担国家及横向课题十余项,与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机构在合作研究,共同培养人才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现在职职工9人,博士5名,硕士3名,在读博士生7人,硕士2人。 | 人工智能科研岗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统计,自动化等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郑泽宇 | zhengzeyu@sia.cn | 15004010976 | |
数据分析工程师 | 数据分析 | 计算机等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
自动化事业部 | 团队开展面向行业的数字化控制、智能检测、智能装备及设备互联互通等技术与系统研发与应用工作。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六人(研究员一人,副研究员三人,助理研究员一人,研究实习员一名),硕士生一人。团队目前承担科学院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工程预研项目、企业委托开发项目。 |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 自动化系统研发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硕士 | 朱军 | zhujun@sia.cn | 024-83602526 | |
平台技术事业部 | 事业部定位于制造过程管控相关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研发,为其他应用事业部提供平台级技术支撑。事业部现有正式职工25名,主要以工业互联网为研究方向,突破数据互联接入、数字孪生及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中科云翼互联智造服务云平台及新一代云MES系统,并开展行业示范应用,逐步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创新生态。事业部同时积极申请和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沈阳市科技项目、企业委托项目及自主研发项目等。 | Web软件工程师 | 云应用开发 | 计算机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胡国良 | huguoliang@sia.cn | 024-23970504 | |
十一室 | 数字化工艺与智能装备课题组 | 课题组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技术、视觉测量、激光冲击强化技术、3D打印技术、复杂曲面加工技术和曲面打磨抛光等先进制造基础理论研究及相关制造装备研发。目前,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防973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几十项,。课题组在先进制造领域从事科研及应用多年,多次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重大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与服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为课题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数字化制造 |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博士优先) |
赵吉宾 | jbzhao@sia.cn | 024-23979581 |
电气控制及自动化 | 控制设计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特种机器人 课题组 |
课题组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研究方向为包括机器人机构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特种机器人。 主要从事电力、航天、核工业等领域的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工作,涉及一体化关节开发、适应复杂非结构环境的机器人机构设计与性能评价、机械结构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验证、机器人操作臂及自主移动机器人设计等。目前研究工作涉及电力系统应用机器人、下一代机器人、模块化机器人、爬壁机器人以及核燃料组件制造专机设备等。研究组现有研究人员十六人(研究员三人,副研究员八人,助理研究员四人,研究实习员一人),博士研究生七人、硕士生两人,联合培养硕士生三人。 | 硬件工程师 | 硬件工程师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与 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常勇 | changyong@sia.cn | 024-23970714 | |
软件工程师 | 软件工程师 | 计算机、控制等相关专业 | |||||||
视觉技术工程师 | 视觉技术工程师 | 计算机、模式识别等相关专业 | |||||||
博士后 |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 自动化、控制与计算机相关专业 | 博士 | 常勇 | changyong@sia.cn | 024-23970714 | |||
OURS先导专项部 | OURS专项 | 面向国家深远海领域重大战略需求,重点研制大型/超大型水下机器人系统及其移动载荷系统,开展典型应用示范。重点研究水下机器人总体设计、能源管理、电力管理、高效推进、智能控制、精确导航、集群协同等关键核心技术。获中科院先导专项和国家、地方有关研究计划支持。将引领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跨域式发展,为国家新一代海洋装备发展提供系统性技术支撑。 | 水下机器人振动噪声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机械设备振动分析及减振设计 | 力学、机械、动力等振动方向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衣瑞文 | yiruiwen@sia.cn | 024-23979801 |
水下机器人机器智能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智能算法 | 控制、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
水下机器人电气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电气系统设计 | 电力电子、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
水下机器人硬件工程师 | 水下机器人电控系统硬件设计与研究 | 电气、自动化、精密仪器、计算机、模拟识别、信号处理等 学科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二、应聘方式
1.请点击以下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简历投递入口; 或下载附件(内附各岗位邮箱及联系电话), 将简历投递到对应岗位邮箱及扫描二维码进行简历投递。
2.校园宣讲会现场投递简历;
3.谢绝来访,谢谢合作。
三、待遇
请阅读招聘简章,或加入QQ交流群查看
沈自所招聘信息共享QQ群:
646915643、110533356 、163011282、479337547 、48635131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