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0年第4季度“中科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两类筛选活动网络投票环节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与的“‘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中科院发挥核心关键作用"“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 月球样品顺利接收“位列其中。
1. “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中科院发挥核心关键作用
“奋斗者”号正在布放入水,准备开展下潜作业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11月28日胜利返航。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刘鹤副总理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接船活动,宣读贺信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在“奋斗者”号研制和海试中发挥核心关键作用,10余家单位全面参与了“奋斗者”号研制和海试工作,其中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在“奋斗者”号研制过程中完成了钛合金载人舱、固体浮力材料、高速数字水声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机械手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作为“奋斗者”号的业主单位组织并保障海试成功,牵头研制了“沧海”号着陆器和全海深视频直播系统,为万米载人深潜的电视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2.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利用无人机观测冰川地形
随着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的成功实施,其科学成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益显现。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就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党中央将青藏科考成果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并纳入国家治藏方略。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充分利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开展科考,系留浮空艇升空到7000米以上高空开展水汽过程观测,直升飞机运载科考设备到极高海拔冰面作业,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自动观测冰川地形,无人船巡游测湖深与湖底地形,大大提高了野外科考效率和科考水平,近期在亚洲水塔水储量方面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研究发现,亚洲水塔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这为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3. 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 月球样品顺利接收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12月17日,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中国科学院牵头论证提出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承担了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和多项工程关键产品的研制任务,建成了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有效载荷按计划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了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其中,月壤结构探测仪识别出了月壤结构分层,有效支持了钻取取样工作。12月3日,有效载荷管理器顺利关机,圆满完成有效载荷全部既定科学探测任务。VLBI测轨分系统实现多个探测器同时测量、快速准确定位着陆器月面着陆位置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在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关键环节做出重要贡献。 12月19日,嫦娥五号任务取回的1731克月球样品正式交接给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后续将按计划开展月球样品解封、制备和处理等工作,有望在着陆区背景特征分析、月壤形成与演化机理、月球样品物理化学特性分析、月球化学演化历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科学成果。 投票将持续到2021年1月5日,请点击链接投票:https://www.cas.cn/zt/kjzt/liangdian2020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