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17.11.30):又一“大国重器”今天通过验收,“深海勇士”明年开启科学应用
“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课题11月30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被比作“蛟龙”号的“弟弟”。有了7000米级深度的“蛟龙”号,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4500米载人潜器?4500米载人潜器实现了哪些创新?未来我国在潜水器研制方面将有什么“新”动作?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人士。
潜次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课题由中船重工702所牵头组织实施。
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胡震解释说,下潜深度是深海探索能力的一种象征。但我国不仅需要下潜深度大的潜水器,还需要适应不同科考需求、到达各种不同海域深度的潜水器。
图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海上试验。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摄
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优势体现在可靠性、可维性、实用性、经济性,可抵达我国领海所有区域和国际上的科考热点,最重要的是,它能带动一批深海通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装备国产化率。依据经费额度计算,4500米载人潜水器国产化率达到95%。
国产化率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科考性价比。
“初步估算,每个潜次潜水器本身成本约为‘蛟龙’号的20%。”胡震表示,待明年4500米载人潜水器开始试验性应用后,将对成本做进一步统计分析。
作为业主单位,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丁抗希望,未来潜次价格和美国“阿尔文”号相比,具备市场竞争力。
多项技术拥有独特优势
“与国际同类潜水器相比,4500米载人潜水器在电能、潜浮速度、声学通信和自动控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丁抗说。
15位专家给出验收意见:课题研制过程中突破了钛合金载人舱、超高压海水泵、低噪声推进器、液压源、充油锂电池、浮力材料、控制与声学等关键技术。通过课题实施,我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和装备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制造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能力。
课题验收会现场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孙清告诉记者,尽管该课题立项于2014年,但早在“十一五”末,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就已启动,目标是在“蛟龙”号研制与海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大深度潜水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国产化、功能化、谱系化并带动深海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围绕这一任务,科技部先后部署了8个项目/课题,共投入中央财政经费约3亿元。为进一步推动潜水器海试验收和应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启动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海试及试验性应用”项目,投入中央财政经费1.2亿元。
2020年完成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研制
“4500米载人潜水器不仅为我国已投入使用的‘蛟龙’号的技术更新、正在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全面拥有海洋大深度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丁抗说。
图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海上试验。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摄
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叶聪告诉记者,按照计划,将在2020年完成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研制,未来科学家将随着它深潜万米海底进行科考,探索深海大洋的未知世界。
“在‘蛟龙’号和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研制经验的基础上,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它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创造新的‘中国深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叶聪说。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近日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其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开展潜水器谱系化工程,包括开展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在“十三五”实现万米下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