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2017.05.28):4500米载人潜水器进行水池试验 自主研发设备占95%

发布时间:2017-06-02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蛟龙号”作为我国第一个载人潜水器,曾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潜到5000米和7000米的深度,惊艳了世界。蛟龙号的问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而目前,国际上能进入深渊作业的载人潜水器,仅有日本的深海6500米和我国7000米级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的胞弟――4500米载人潜水器今天登场,不过他的首秀不是在海里,而是在中船重工702所的水池中,进行水池试验。为什么要做水池试验? “蛟龙号”家族潜水深度为什么变浅了?小块头的“蛟龙号”未来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记者昨晚独家采访了中船重工702所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

  胡震说,自从有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自己就习惯称呼他为“蛟龙4500”,作为“蛟龙4500”的设计师,老大“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胡震对哥俩的身高、体重等各方面都是门儿清的,他说,两人总体看算基本相当。蛟龙4500有20吨重,长度有8米,高为3.5米,宽度是3米,一次可以下去3个人,中间是驾驶员,两边是科学家。

  不过胡震认为,容貌上他们两个还是比较好区分,特征明显。蛟龙号基本上是一个圆柱体,到了4500米潜水器变成了立起来的椭圆体,这样有利于下潜和上浮速度的加快,这也会留给海底作业的时间更长一些。由于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潜水器,当时出发点就是为了突破技术,到了4500米潜水器的时候我们更倾向面向用户,面向实用,经济性、可为性和使用性上考虑的更多了。

  尽管块头上蛟龙4500和老大哥“蛟龙号”比起来相差无几,但是为什么下潜深度明显“缩水”了呢?为什么有了一个7000米深潜纪录的蛟龙号还要再弄出个段位低些的“蛟龙4500”出来呢?对此胡震给出了三个理由,“一个方面,蛟龙号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面向资源调查方面,4500米潜水器是在蛟龙号的基础上,集成了我国近15年来海洋领域的技术装备,同时满足4500之前很多科学家关心的像热液硫化物的科考、资源调查、环境调查等。另外,我国从蛟龙号开始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我们希望可以让他们继续向前发展。”

  别看蛟龙4500下潜深度不如老大哥,但它浓缩的却是十几年我国海洋领域的科技精华!

  胡震介绍,蛟龙4500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占到了95%左右,全部是国家自主研发和攻关突破的。像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球壳从钛合金材料,厚板轧制,到加工工艺、检测整个都是我国自主技术。

  不仅如此,胡震说,蛟龙4500对于整个蛟龙家族来说,还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前面有蛟龙,通过蛟龙取得的技术成果基本用到了4500米潜水器上,而4500米潜水器的成果将来肯定是用到我们国家11000米潜水器上,就是要到全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那的。

  既然都承上启下了,怎么不直接奔大海去试验,要在水池里泡澡呢?胡震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次的水池试验,外表看只是泡了个清水澡,而实际上却起到了“试车”的作用,整个系统的调试将通过水池试验来完成。载人潜水器面向的是海洋,但是在海上做试验代价高昂,在陆上转到海洋之间时会搞一个水试验,就是验证潜水器在水下环境中的功能、性能,为海上试验做好全面的技术准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毕竟是水池试验,跟海试相比还是有些差别的。主要是水的比重不一样,这个是淡水,跟海水不同。另外,水压也不一样,毕竟水池还是浅,到了海上以后,深度深了压力会大!但是从水下的作用环境来讲是一致的。

  胡震表示,蛟龙4500将在7月进行海试,预计年底交付中国科学院。而且透露说,这次蛟龙4500的驾驶员会有2名女性,他们都来自科学院,从前年开始就在陆陆续续对她们进行培训,和男生比较起来,女性会更细腻,会更注重细节!

  由于大哥蛟龙号名气太大,作为小老弟,蛟龙4500究竟该有怎样的大名已经成为了各方热议的话题,胡震说,或许最终的名字是由网友来决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