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辽宁:开启新动能 走进“创时代”“十三五”开局一年间·振兴发展新进展开启新动能 走进“创时代” ——我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综述

发布时间:2017-01-09

  每小时至少有2项发明专利在申请,每天诞生1300多个市场主体……这是勇于创新创业的“辽宁速度”。

  清单之外无权力,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减少70%……这是推进创新创业的“辽宁力度”。

  为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评职称开辟绿色通道,让群众少跑腿……这是呵护创新创业的“辽宁温度”。

  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辽宁需要新动能。“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既是这个新动能,也是“决胜之要”。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倾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振兴发展。

  破除制度藩篱 厚植“双创”沃土 

  围绕“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我省聚焦“创新驱动”,全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为广大创新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打造创新创业沃土。

  鼓励创新创业,我省明晰方向遵循。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省委、省政府制定了 《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全省创新创业作出明确部署。

  鼓励创新创业,我省勇于进行制度性突破。去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科技资金管理、人才自由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制度性的调整与突破,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和延伸,也是对我省原有政策的完善和丰富。

  鼓励创新创业,我省主动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推进简政放权,打造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截至去年底,省政府部门保留行政职权1722项,比2011年减少70%,放权的力度和频次均位居全国前列。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积极探索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大大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创业成本。

  鼓励创新创业,我省全力打造公平公正、法治诚信的营商环境。公布实施《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省级地方法规形式规范营商环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鼓励创新创业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搭建了坚实的推进体系和发展平台,进一步在全省营造了推崇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打通创新链条点燃创新引擎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SAP联合研发的工业4.0互联制造解决方案,从全球500多个项目中成功入选2016年度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

  工业4.0解决方案和基于该解决方案搭建的工业4.0示范生产线,应用了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品,解决了高度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传统的刚性、大批量制造模式之间的矛盾。所长于海斌表示,研究所正进一步探索从数字化协同设计到定制化生产,再到互联化服务的全链条、端到端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老工业基地,创新能力的强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年来,我省着力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让全社会的创新能量充分迸发,努力使创新驱动成为辽宁振兴发展的主动力。

  点燃创新引擎,我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

  以全省1763个科技机构、115所普通高校、27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为基础,我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参加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之间的有效通道。大连海创周“海纳英才”,累计引进海外学子3000余人,共创办科技企业2000多家,累计创造产值6300亿元。

  无论是产业创新、企业创新,还是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其前提都是科技创新。其关键点,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立足辽宁产业门类及产业政策,2016年,我省制定八大产业66个科技攻关重点方向,累计攻克重大核心技术34项,开发出国内首套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线的IC装备机械手及硅片传输系统等重大产品18个,优化了工业机器人、核主泵、IC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创新链。在经济总量里,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沈阳新松机器人、大连光洋科技等一批企业,成为我省经济新名片。

  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去年4月,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5月,沈阳市浑南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东北地区唯此一家。沈阳、大连两地发挥区位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在股权激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金融结合、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搭好创业平台激发创业热情 

  员工从3名增加到8名,从白手起家到拥到50多个客户,短短一年时间,从广州回盘锦创业的宫云雪就把自己的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如果不是进驻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不会这么顺利!在这里,办公场所和办公家具都免费,还有各项补贴政策和一站式服务,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保障的成长空间。”宫云雪说。

  创业基因不足,是我们的短板。省委、省政府认为,鼓励大众创业的关键在扶持。我们不仅要在宏观层面完善政策、营造环境,也要在微观层面建设好孵化基地,搭建好创业平台,策划并组织好创业活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从而帮助和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一年来,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民营合建、民营资本运营,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基地已成为大众创业的重要载体。

  创业乏力时,有培训跟进;专业能力不足,有专家团队指导。全省各地的创业孵化基地将创业引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扶持有效地融为一体,面向创业者提供了全链条的一条龙服务,助力缺少资金和经验、怀有创业热情的初创者圆梦。

  据统计,全省已备案众创空间105家,在孵企业、团队超过5000家,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9500多家。沈阳三好街、大连创业 e 港里,大批“创客”借助众创空间成长,孵化出一批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它们当中的一些企业正借助新投资实现跨越增长,更有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迅速成长,成为新经济的生力军。

  2016年,各类创业活动如燎原之火,点燃全省创业者的激情。

  创业大赛、创业大集、创业大讲堂、众创空间博览会、互联网+体验营……全省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给创业者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其中,第四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共有1094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超过100家创投机构参与支持,数量均创历届之最,102个创新创业项目与创投机构签约或达成投资意向,金额达67152万元。

  “2016年是辽宁创业氛围最好、创业活动最火的一年。”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省平均每天有近8场创业活动在辽沈大地上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已经成为辽宁打造创业软环境的重要抓手,在营造愈加浓厚的创业氛围同时,汇集了经验交流、专家指导、资金扶持等多项资源,让大众创业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大众创业的生动实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