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2016.05.10):蛟龙号成功完成第108次下潜任务

发布时间:2016-05-11

  本报讯(特派记者 卢晨)当地时间5月9日,正在执行2016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7航次)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维嘉海山西南侧山麓盆地成功完成本航段第8次下潜(总第108潜次)任务。至此,蛟龙号在维嘉海山区的下潜任务全部完成。当天16时45分(北京时间14时45分),“向阳红09”船起航赴雅浦海沟海区继续开展第一航段科学调查,预计13日晚抵达。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向中国大洋37航次现场指挥部、临时党委发贺电,祝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维嘉海山区完成全部下潜作业任务,同时希望在雅浦海沟区的作业中牢记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继续发挥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密切协调与配合,圆满完成第一航段调查任务。

  当天蛟龙号下潜共搭载3人,分别为潜航员傅文韬、潜航员学员齐海滨和航段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蛟龙号于当地时间9日7时25分开始下潜,16时43分回收至甲板。水中时间9小时26分钟,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5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981米。

  本次下潜开展了2800米近底航行观察,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照片资料,采集近底水样8升,并开展了首次潜航员学员海上实艇主驾驶培训。通过本次下潜发现,该区域绝大部分被沉积物覆盖,巨型底栖生物主要以食沉积物的海参为主,海绵等固着生物较少;海绵和柳珊瑚等固着生物个体与海山山坡生物相比明显偏小;巨型底栖生物的数量与海山山坡生物相当。

  “通过在维嘉海山区的4次应用下潜,我们深入开展了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并与2014年在采薇海山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座海山的生物种类相似性和联通性很高。”王春生表示,此次在维嘉海山区采集的海绵样品中还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俪虾。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姚会强表示,通过在维嘉海山区的作业,基本查清了富钴结壳的矿块分布规律,同时为评估多波束回波强度勘探技术在富钴结壳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潜力积累了经验。

  (原载于《中国海洋报》 2016-05-10 第A1版 要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