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2016.04.13):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永川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论“水陆空”机器人发展

发布时间:2016-04-14

【摘要】 机器人发展至今在陆地上的工业运用较多,但在水下和空中,我们如何利用?今天上午,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永川拉开大幕,中国工程院4院士及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理事、高级会员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技术和产品研发负责人,软硬件服务提供商等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近400人参会。机器人在“水陆空”领域如何应用和发展,专家们畅所欲言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招。
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开幕。记者 李小明 摄

  华龙网4月13日17时讯(首席记者 雷其霖)机器人发展至今在陆地上的工业运用较多,但在水下和空中,我们如何利用?今天上午,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永川拉开大幕,中国工程院4院士及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理事、高级会员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技术和产品研发负责人,软硬件服务提供商等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近400人参会。机器人在“水陆空”领域如何应用和发展,专家们畅所欲言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招。

  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为促进产业发展而举办的高端学术会议,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主要以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交流机器人产业发展未来趋势,其意义不言而喻。本次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永川区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7个学会协办。

  中国自动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中国自动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王飞跃,中国自动化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周东华,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清华大学教授马欧,神户大学教授罗志伟,中国自动化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等多位机器人领域顶级专家齐聚永川。此外,还有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理事、高级会员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技术和产品研发负责人,软硬件服务提供商,永川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近400余人参会。

  郑南宁在报告《人工智能下一步会是什么?》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前沿之一是如何实现由完整信息到非完整信息的处理,构建更加健壮的人工智能,使人工智能系统对用户错误、目标偏差、错误模型以及未建模对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无人驾驶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完整信息处理问题。

  “为了设计更加健壮的人工智能,需要采用稳健优化、学习因果模型和组合模型等方法来提高人工智能建模问题的稳健性。”郑南宁从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与挑战,并结合研发团队具体的工作,介绍了对直观人工智能的理解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

  中国自动化学会前理事长孙优贤表示,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机器人的认知度的逐步的提升,机器人产业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当前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作主题报告。记者 李小明 摄

  封锡盛在报告中指出,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设需要加速我国水下机器人的体系建设。国外已经形成了研究、科普、比赛、教育等等体系,而国内该有的机器人类型基本都有,但整个的机器人发展产业链条的体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教授马欧指出,国内的机器人缺乏“人味”,在天上的机器人还有很多种,最普通的就是机械臂和机器人航天员,后者像人,但是量少,并非主流。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实体企业,ABB机器人在业界享有盛誉。工厂用到的高速码垛的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都是ABB机器人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代表。ABB机器人从1994年进入中国,20年里,在中国研发出了第一条冰激凌的全自动生产线,在京东方、格力电器都有它们的自动化智能技术所在。

  ABB机器人与应用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梁锐在报告中指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机协作上,如何做好人机协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是机器人的编程更精简,目前,市面上各家生产的机器人编程方式都不一样,如何进行更容易、简化的编程,实现更简单的维护,降低维护成本,让机器人做得越来越小是机器人发展的必然之路。集成机器人如何实现帮助人解决问题,也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围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专家们从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读。

  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能在永川召开,也反映出永川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地位。

  永川区委书记熊雪说,目前,永川区已经被中国科协评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创新工业化自动装备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永川把机器人产业装备作为招商引资的突破点,应用助推融资创新、产业联动,以每周天一个企业的速度,引进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企业106家,形成了链条完善、体系完备的产业生态圈。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以主论坛加分论坛的形式,能将行业前沿动态聚焦,着眼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权威性,能为永川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