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在,不迷茫——《蒋新松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07-01

  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无数的可能,尤其在自由的年代,人生的道路可延伸到任意的方向。没有哪个确定的轨迹是绝对完美的人生,但对于每一类人,一定会有那么一些比较适合的方向。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的人总比迷路的人心中更阳光。 

  因为,灯塔在,不迷茫。 

  作为中共党员,我们有共产主义的信仰。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都向着同一个信仰远航。然而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岗位上的党员航线也不一样。 

  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蒋新松传》,对蒋院士充满了敬佩之情的同时,身体里也仿佛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生命总是有限的,但让有限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让生命更有意义,这是我的夙愿。我只讲生命的质量,不求生命长短的数量,活着干,死了算!” 

  ——蒋新松 

  蒋院长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概括了蒋新松精神。作为在中科院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在科研道路上有这样一座灯塔指引前行,是我的幸运。 

  蒋院士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儿时的经历影响了他童年的成长,他曾在回忆自己童年经历时这样写道: 

  儿时当亡国奴的情景让我永生难忘。我本该欢乐的童年却饱经了亡国的痛苦。但它却让我开始懂得了祖国的含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这就是:只有国家强大了,个人才有自由、幸福和尊严可言,国家一旦遭难,必是山河破碎,人民倒霉子孙遭罪。 

  我从小便听说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看过抗战英雄的影视作品,学习过先烈们伟大壮举的文章。所以童年的我同样也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了,个人才有自由、幸福和尊严可言,甚至童年的我也明白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理。 

  但经历比听说更能影响一个人。 

  我看过影视作品中战火弥漫了天空,我读到书中描写抗战年代百姓们苦难的沧桑。但我从没闻到过战场上硝烟的味道,也不曾触碰被战火烧过的废弃砖瓦。所以虽然我也会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其背后内心深处的感慨,远不及当年蒋院士儿时的感触深邃。 

  蒋院士作为君永小学的“跳级生”10岁小学毕业;在南菁中学学习期间他博览群书;在被迫辍学当学徒期间,他也私下偷偷的自学科学知识。而他之所以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动力,是因为他的心中有座明亮的灯塔——祖国、科学。 

  蒋院士曾经就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远期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中时期应该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因为进入高中,刚刚脱离儿童时期的顽皮、淘气,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虽然我的高中时代,跨越解放前后,但我从那时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吸取了历代“士”榜样,从中懂得了做人道理,开始懂得祖国、人民的含义;开始探讨人生的目的,讨论人生应该为什么而生活,进一步探讨人生的价值。至今,我仍深深地怀念着教育过我的老师,深深地怀念着他们所讲的,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在一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足迹,他们的治学态度,他们的优秀质量,多少年来潜移默化地启迪我把他们作为榜样,帮助我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在1957年的沉重的打击下,我始终能在为过祖国为科学的崇高目标下自强不息力顽强努力取得今天的成绩,应该归功于我的中学教育。今天看看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有名目繁多的政治和政治活动,但在中学时代并没有像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样奠定如何做人的基础他们除了考大学以外,再很少有其他。为数不多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祖国和人民的概念,甚至没有是非和曲折的道德观念,当前大学中考试作弊风之盛就是证明。 

  蒋院士说的话很深刻,深究其原因,当代的中学生除了考大学以外,再很少有其他,主要是因为身边缺少一个鲜活的榜样。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或许在课本和影视作品中听到的楷模难以和身边的生活环境相契合,这样楷模并不能起到特别好的模范作用。所以其实最重要的,便是发掘身边的楷模,找到一座虽未必可及,但要可望的灯塔。 

  蒋新松从学生时代到工作阶段受到过多次挫折。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因为体检不合格未能予以录取;同样因为身体问题与留学苏联的机会失之交臂;刚刚参加工作时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并因此在工作中受到了重重阻碍。但正因为为了祖国和科学的强烈梦想作为支撑,他越挫越勇,坚定不移的一路向前。工作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一心只希望自己的奋斗会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鞍钢1200可逆冷轧机的自动化准确停车装置项目验收成功时,蒋新松得到了鞍钢上下全体员工的尊敬。该项目的成功,提高了我国炼钢业的产能,这样的自我价值实现,这样的成就感,是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自豪。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科研事业,便该放手一搏。在这个些许浮躁的时代,有蒋新松精神作为灯塔,认识到自己从事的科研事业所具有对科学和对国家的社会价值,将会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不竭的动力。编写算法、设计制图、校验程序……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感到疲惫的时候,想想自己从事的工作会为祖国,为社会带来的意义,心中便会涌出自豪感,为自己增添干劲儿。 

  “活着干,死了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的工作。蒋院士太早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精彩。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腾飞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在机器人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研究领域所做的不懈探索,更为我们留下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后来者可以继续追随他的足迹,发扬传承他不朽的精神做科学事业的开拓者。 

  正因为有了新时期科学家的神圣使命感,他敬业爱国,从战略高度思想思考和实践科学技术的博大胸怀,为了追求真理而勇于开拓,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奋斗精神,都集中体现在他目光紧紧盯住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上,瞄准国家发展的大目标,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祖国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蒋院士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用他的实际行动最终升华了他的理想,实现了自我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的高度统一。人生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社会价值,能够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奉献给自己所追寻的科学事业可以说是对个人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把科学事业当作一种用于永恒探索的事业。蒋院士从没有止步,他不断的成功的刹那就又重新开始新的探索,一步步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这个思想自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观都有或多或少的发生着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越来越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人们平日里谈论最多的也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变得更有意义,若要寻找这样的答案,蒋新松价值的体现恰恰给了我们最好的昭示,让有限的生命迸发出最大的光和热的生命才有更有意义,当一个人越少向外索取,越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越有自我的生命价值,也只有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二者和谐完美的统一。 

  蒋院士离世了,但他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自动化所的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在自动化所中,依然可以看见他的影子。在不怕艰难勇于拼搏的科研一线,在谋划发展瞄准战略前沿的管理岗位,在每一位为科研事业而默默奉献执著追求的科技工作者身上。 

  蒋新松精神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所内知识分子党员前行的航向,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人民美好的明天而砥砺前行。 (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 张晓扬 )


附件下载: